|
 |
第896期
|
 |
|
 |
 |
 |
|
【2018/12/1 國語日報】 |
|
 |
營養不均、沒睡飽 四年來學童平均身高下降
|
 |
 |
|
 |
 |
|  |
|
沈育如、阮筱琪、陳中興/連線報導
根據教育部調查,國內國小學童平均身高,連續四年出現負成長,尤其是小一學童四年來平均身高下降零點六公分,恐怕和學童缺乏均衡營養、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夠有關。臺北市教育局體衛科營養師麥素英昨天表示,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,才是健康成長的正確方法。
教育部統計,七歲學童平均身高從一百零三年的一百二十一點六公分,到一百零六年降為一百二十一公分,降了零點六公分;八歲學童從一百零三年的一百二十七點六公分,到一百零六年降為一百二十七點一公分;九歲學童一百零三年的一百三十三點三公分,降到一百三十二點八公分;即使是十五歲的國中生,三年來,平均身高也下降零點六公分。
桃園醫院小兒科醫師斐仁生說,學生高矮涉及遺傳、青春期發育早晚、是否早產等原因;也有內分泌、腸胃道、免疫等病理性因素;排除疾病、遺傳等原因,學童可透過營養、運動及充足睡眠,促使身高增長。
小一生平均身高近年「節節敗退」,麥素英推估,可能是小一生從幼兒園升上國小後,供餐次數、狀況改變,原本幼兒園大多供三次餐,國小只供一餐,如果學童回家後,家長沒有補充均衡營養素,就會影響成長。
麥素英呼籲,國小學生早上要吃含澱粉和蛋白質的早餐,並喝乳品;中午在學校吃營養午餐,下午三點半到四點以水果或一份乳品當點心;六七點吃晚餐,這樣就可補足營養素。更重要的是,家長要鼓勵孩子攝取多元營養素,不偏食。 |
|
|
|
|
 |
 |
 |

|